约有1609篇,以下是第 121 - 130
doc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当前,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已逐步过渡到以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利用政府预算总括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的特性,实现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预期目标。
价格: 免费 大小:30.5K页码:4页时间:2008-07-07浏览:0
doc Chapter05曼昆经济学
Chapter5Elasticity ItsApplicationsMULTIPLE CHOICE1. general,elasticity developsbetween buyers market
价格: 7.80豆元 大小:337.0K页码:24页时间:2013-07-04浏览:0
pptx 网络安全经济学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网络安全经济学与风险网络安全经济学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管理的研究1. 网络安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 风险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3. 网络安全经济学与风险管理的关系4. 网络安全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5.
价格: 11.00豆元 大小:295.07K页码:23页时间:2023-10-28浏览:0
pptx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分析
精品资料网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王丽娟• 精品资料网1162 10% 职业资格知识与技能要求 10%根底知识 60%规划,招聘
价格: 20.00豆元 大小:102.4K页码:44页时间:2023-11-03浏览:1
pptx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116210% 职业资格知识与技能要求 10%根底知识 60%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工关系 20%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人力 资源 管理 人力:体能,知识,技能,个性
价格: 20.00豆元 大小:370.99K页码:45页时间:2023-11-03浏览:1
docx 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价格: 9.00豆元 大小:22.22K页码:33页时间:2023-11-24浏览:0
pptx 专科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专科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专科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专科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价格: 15.00豆元 大小:2.01M页码:26页时间:2024-01-09浏览:0
doc 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统计等教材
第一章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一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它可以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也可以指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典;还可以指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价格: 5.00豆元 大小:207.08K页码:58页时间:2013-02-23浏览:0
doc [经济学]新企业所得税法
[经济学]新企业所得税法一、纳税人 </p>
<p>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p>
<p>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p>
<p>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次在法律上采用了规范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该法第2条规定,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在国际上,居民企业的判定标准有“登记注册地标准”、“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和“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等,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多个标准相结合的办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所得税法采用了“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标准”相结合的办法,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做了明</p>
<p>确界定。 </p>
<p>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常设机构原则、实际联系原则(常设机构利润范围的确定)。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p>
<p>业所得税。 </p>
<p> 二、税率 </p>
<p>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p>
价格: 10.00豆元 大小:107.0K页码:51页时间:2013-03-30浏览:0
ppt [经济学]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经济学]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涵盖的期间 2.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和 方法 3.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 及方法 4.熟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第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调整事项 非调整事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1.概念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 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 事项。 前提:持续经营假设成立







2.注意: ①资产负债表日年度为12月31日;中期为月末、 季末、半年末。 ②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董事会或类似权 力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日期 ③包括所有有利事项、不利事项,均采用同一 原则处理。 ④不是全部发生的事项,而是与资产负债表日 存在状况有关的事项,或虽无关但对财务状况 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是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 出日之间。 2.包括 (1)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至董事会批准财 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的日期;


(2)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可以对外公布日与实际对 外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 事项,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董 事会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 (3)如果由此影响审计报告内容的,按照独立审计 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签署双重报告日期, 即保留原定审计报告日,并就该期后事项注明新的
价格: 10.00豆元 大小:564.5K页码:87页时间:2013-10-04浏览:0

向豆丁求助:有没有经济学?

加入企业工具会员
  • 阅读无广告
  • 免费文档下载
  • 可复制文本
  • 邮件提醒
  • 专属客服
  • 更多9项特权
立即开通,赠下载券